2013年首都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启动
6月17日上午,首都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举行。从今年起,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实现与高校毕业时间的有机衔接。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国防部征兵工作办公室主任、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牟明滨,总参谋部动员部副部长田义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志刚,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卫戍区司令员郑传福,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出席启动仪式。各省市教育部门和各省军区业务部门负责人,首都各高校师生代表,海军、空军、二炮、武警部队代表,以及北京市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陈雨露在仪式前会见来宾,党委副书记马俊杰等陪同会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需要,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从今年起全国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这是继1990年我国实行冬季征兵以来,首次对征兵时间作出的重要调整。
国防部征兵工作办公室主任牟明滨表示,此次高校征兵工作在全国征兵时间调整的大背景下展开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多的大学生从军报国开通了从校门到营门的直通车。这是我国兵役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决策。大学生崇军尚武是筑就中国梦的时代呼唤,大学生携笔从戎是实现强军梦的责任担当,大学生建功军营是编织军营梦的无悔选择,希望参军大学生都能够在军营中有所磨砺,有所收获。
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宣布首都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正式启动。他指出,征集高校大学生入伍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新形势下加快军队国防现代化建设,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完善我国国防战略体系,改善我军人才结构,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万余名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输入了新的血液。希望作为青年领跑者的大学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带头响应国家号召,携笔从戎,建功军营。
启动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代表景海鹏、刘旺、刘洋,“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武警部队忠诚卫士敬晓玲,“十大标兵士官”、国旗护卫队高红甫,以及海军第11批亚丁湾护航编队、空军某航空兵师、武警雪豹突击队、女子特警队等单位的优秀现役军人代表在现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三位优秀入伍大学生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从军经历。北京市有关委办局、人民武装部负责人在现场接受咨询。
退役复学学生代表、清华大学学生万一2008年至2010年在军营服役。他说,之所以选择大学入伍,是觉得当兵是自己梦想的实现,而军营是报效国家的最好方式,并希望通过当兵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能力。谈及入伍的收获,万一认为,这段经历坚定了自己的价值追求,让自己在生活中更有自信和勇气,同时也收获了一辈子的战友情。
优秀现役大学生军人代表、北京科技大学2003级学生王福光从孩提时代起就有着从军梦,他以自己在从军之路上的曲折经历告诉大家,梦想需要坚持,军营生活会让人的思想和认知都得到升华。
已就业退役大学生代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赵小女现为东城区永定门街道办干部。她认为,参军的艰苦经历让她褪去了浮躁,并提升了素质,退役军人的身份也让她在就业时拥有了高起点和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生马笛代表在校大学生向全体当代大学生发出倡议,响应祖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携笔从戎,报效祖国,“选择当兵源于当代大学生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军队的热切向往,对远大人生的崇高追求。从军报国是富国强兵的时代号召,是热血青年的无悔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发出的最强音。”
按照2013年夏秋季征兵计划的总体安排,此次征兵工作将从8月1日起正式开始,9月1日批准新兵入伍,9月5日起阅新兵,9月30日征兵结束,服役期按现行兵役法规定为2年。按照总部军区的统一部署,北京市征兵工作今年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6月底前,征集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第二阶段,在8月底前,征集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第三阶段,在9月20日前,征集大一新生和还有参军志愿的在校大学生。9月30日前,将全部运送到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