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院成立考古文博系推动人民大学学科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课程班
 10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成立暨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校长助理、人事处处长郭洪林教授,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教授、党委书记兼历史系主任刘后滨教授、副院长兼清史研究所所长夏明方教授等出席大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考古文博专业、考古研究院所,及其他相关文物机构的50余位考古文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与会,考古文博系百余名师生及校友参加大会。成立大会由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后滨教授主持。

黄兴涛院长介绍了人民大学考古专业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历史学院考古学科快速发展的历程,并说明了历史学院决定成立考古文博系的契机、条件和动力。他表示,考古文博系的成立是考古学科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学院多年谋划、推进考古学科和本专业师生积极进取的结晶,也是兄弟院校、考古文博机构和同行长期支持帮助的结果。黄兴涛院长认为,考古学科的成长将成为历史学院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复合性资源,学院将全力支持考古文博系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工作。

冯惠玲常务副校长代表学校对考古文博系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前来参加本次大会的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她指出,考古文博系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大学在考古学被单独列为一级学科后,为适应国家考古文博事业发展的形势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必将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学科体系建设,丰富人民大学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高校的特色内涵。冯惠玲常务副校长指出,人大考古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紧抓机遇、推动自身发展,已在国内形成一定影响。相信考古文博系成立后,通过整合队伍和师资力量,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会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绩。她强调,考古文博系的发展需要立足学术、发挥特色、重视教学、拓宽视野、加强交流,学校将在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继续给予支持。

魏坚教授作为考古文博系的首任系主任发言,他对学校近十年来对考古学科的重视和支持、学院历任领导班子的推动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帮助表示感谢,回顾了近十年人大考古学科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就考古文博系下一个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设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所所长王巍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水涛教授,陕西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研究员分别代表科研院所和高校致辞,对人大考古文博系的成立表示祝贺。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原副校长林沄最后发言,他对人大考古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并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的优势。

随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国学馆109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以及全国各地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著名博物馆等40余单位的与会嘉宾,同人大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师生一道,就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杭侃教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栾丰实教授等高校考古学学科带头人,先后从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凝练学术特色等方面总结了各自单位的经验与教训,建议考古文博系在学科发展上放远眼光、总体布局、准确定位、集中优势、发挥特色、占领学术制高点,打造学术品牌。

文物出版社葛承雍总编辑、文物报社曹兵武总编辑、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吴东风主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研究馆员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宋玉彬研究馆员等考古文博科研单位代表,分别从人才培养、社会急需、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文博事业发展形势和考古人才需求状况,建议考古文博系立足现有规模和资源、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向、做好教学科研与一线考古单位之间的对接,使学科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魏坚教授主持学科建设研讨会,他对专家学者们诚恳而具体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会虚心学习、认真研究,将人大考古文博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