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召开共商劳动科学的发展与未来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课程班
       10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华威大学、多伦多大学、蒙特利尔大学、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瑞典卡尔斯坦德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卡迪夫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高丽大学、菲律宾大学等国外大学,以及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等三十多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劳动科学院长及相关负责人,就劳动科学的发展未来、国际合作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致辞中回顾了前两届论坛在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自首届论坛举办以来,劳动人事学院已与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等全球各地二十多所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启了劳动人事学院跨地域、跨文化的国际化交流;同时与十多所学院开展本科生交换项目,开创了本科生国际联合培养的新模式。曾湘泉院长表示,劳动科学在学术研究与交流、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尚面临一些问题与困境,希望通过举办论坛的方式,加强全球劳动科学学院的战略合作,加深各学院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联手推进劳动科学的发展,共同打造劳动科学的未来。

       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院长Harry Katz就“康奈尔产业关系学院模式”发表了主题演讲,对康奈尔大学以及美国产业关系学科的发展模式、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哈佛大学“劳动与工作生活项目”执行主任Elaine Bernard,对哈佛大学项目的运作模式、研究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进行了报告。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协会候任主席金东元就韩国劳动关系的变迁与国际比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汇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就中国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的变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交流。

      此外,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Greg Bamber教授、蒙特利尔大学产业关系学院院长Jean Charest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孙建敏教授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英国华威大学产业关系研究所所长Guglielmo Meardi教授、多伦多大学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中心主任Anil Verma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白木三秀教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教授、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燕斌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吴培冠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崔勋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沈琴琴教授以及劳动人事学院周文霞教授、程延园教授与李丽林教授等就劳动科学研究的困境与问题以及学科设置、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与建议。

      论坛召开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会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劳动科学院长,对以论坛的形式促进学科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以及推动人才国际联合培养给予肯定,同时对劳动人事学院全面走向国际化提出殷切的期望。

      “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起,联合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共同举办的劳动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2010年首届论坛在北京举办,2012年在美国费城的第16届“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学会”世界大会上举办了第二届论坛。“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是“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学会”首次以学院组织为参会单位的国际论坛,它标志着“国际劳动与雇佣关系学会”对“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的肯定与认同。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成立30周年之际,第三届“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的召开既是劳动人事学院30年发展历史的里程碑式见证,也是劳动人事学院全面走向国际化的新起点。劳动人事学院将联合世界高校一起,共同推进劳动科学的新发展与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