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课程班

8月28日上午,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830会议室隆重召开。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贵芹、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高校的45名新一届教指委委员共聚一堂,共同就金融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一届教指委的主要任务、教育部“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编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教指委成立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主持。

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对各位专家、委员远道而来出席此次会议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是教育部新设立的一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体现了教育部对金融专业建设的重视。金融类专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领域,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以来,金融问题已成为全球化的问题。中国参与未来全球治理需要更多的金融人才,这对金融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雨露校长表示,教育部将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大学,体现了对人民大学的高度信任,人民大学与财政金融学院将努力工作,肩负起这一重大责任。

刘贵芹副司长为教指委委员颁发聘书。

刘贵芹副司长发表致辞,他介绍了教育部在本次教指委换届中进行的四项改革,分别是:基本按专业类来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委员来源的广泛性,即使在同一教指委当中,中央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的委员各占50%左右,全面覆盖全国不同高校;委员达到全面覆盖的水平,即基本上在同一教指委当中,每个省区市原则上都应该有一个委员;委员从熟悉本科教学、熟悉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专家当中进行选拔。

刘贵芹副司长同时对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要分析形势,胸怀全局,了解高等金融学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要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坚持做到六个“以”,即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保障推进金融学教育发展;要准确定位,逐步加强和改进高等金融学教育事业,做好定位、调研、统筹、计划、自律等工作。

会议第二环节由金融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杰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应邀向与会委员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向大家展示了人民大学在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果。

随后,各位委员围绕教育部“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参考框架和工作方案展开讨论,并对编制工作进行了部署。

陈雨露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应体现45位委员共同的智慧,在给各类高校留下特色空间的同时,体现国家标准基本框架的科学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郭庆旺、副院长岳树民参加会议,同时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高校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中国大学教学杂志社的嘉宾。